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0:59 点击次数:145
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卷 魏纪二
曹魏·魏文帝黄初六年(乙己,公元225年)
【原文】益州、永昌、柯、越四皆平,亮即其渠率而用之。或以谏亮。亮曰:“若留外人,是当留兵,兵留则无所食,一不易也;加夷新伤破,父兄死丧,留外人而无兵者,必成祸患,二不易也;又,夷累有废杀之罪,自嫌衅重,若留外人,终不相信,三不易也。今吾欲使不留兵,不运粮,而纲纪粗定,夷、汉粗安故耳。”亮于是悉收其俊杰孟获等以为官属,出其金、银、丹、漆、耕牛、战马以给军国之用。自是终亮之世,夷不复反。
【译文】译文太长,直接略过。
【解析】战争是政治的延续,那么政治的延续是什么?
是经济!是成本!是收益。
历史上古代王朝打下如草原、西域、西南等地区,最后也都没守住,并不是军事上不行,而是你为了守住要驻军,维持的成本极高,这打下来的地方没有办法变成资产创造现金流,反而在不断失血,最后放弃就成了必然。
这其中的问题,既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生产力的不足。
回到上面材料,诸葛亮把南中搞定,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的问题。
按照原有的惯例,那就是驻军、派遣官吏。
这种模式是把南中当做中原核心区一样,以维持有效统治作为基础。
但有效统治要么就是你具有广泛共识,大家都是同文同种的自己人,要么就是有强大的武力压着让别人不得不听你的管。
但问题是,蜀汉此时地盘不过是益州一地,整体势力在三国中最弱。
南中作为蜀汉的大后方,如果放太多人驻军,那就等于分散了蜀汉的力量。
再更进一步,南中的叛乱,乱军往山里一钻,今天搞了一下,明天捅你一刀,你就算驻军再多都没用,反而会因为后勤拖垮你的经济。
到时候你又再要平定南中,再派遣大军,来来回回的搞,蜀汉就彻底消耗在这事上了。
这就好比东汉的羌乱,来来回回的搞,持续百年把东汉给拖垮了。
这里就要说到打下一个地方之后的统治的几个模式。
第一个,就是驻军、派遣官吏、收税。
第二个,与当地排面人物合作,共同治理、收税。
第三个,名义臣服,实际上自治、收税。
第四个,名义臣服,实际上自治、不收税。
每种模式难度不同,成本不同,效果也不同,关键看你要什么。
咱们如果站在诸葛亮或者说蜀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。
蜀汉最弱,南中作为后方,肯定发挥的作用就是提供物资、税收即可。
但收税搞东西这事,是不是一定要你的自己人来干?这个可不一定。
如果能别人来干,那么是不是只要你能收到钱和东西,别的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妥协?
所以,诸葛亮选择了第二个和第三个点的组合。
即,他也不派遣官吏了,使用当地人作为官吏,但用你们中的谁必须由我蜀汉说了算。
这其实就等于维持了南中属于蜀汉一部分的体面。
即,实际上是你们自治,但明面上你们是蜀汉的臣子。
作为蜀汉提供给这些当地首领的是合法性支持与背书,但并不是没有条件的。
出其金、银、丹、漆、耕牛、战马以给军国之用
这就是条件。
而作为交换,现实是诸葛亮把大量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传入南中,极大的提高了南中地区的汉化程度和技术水平。
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,除了稳定大后方之外,说白了也就是为了这些东西。
既然能让这些夷人安生又能把东西收上来,干嘛要用最笨的办法呢?
【闲扯】看上去是诸葛亮对南中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,但实际上换个角度是成本收益与形式的问题。
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,而目的之下也分很多种。
哪些是底线?哪些是可以谈的?哪些又是最实际的?哪些又是可以形式的。
不同的目的选择其实对应了你要付出多少成本。
天底下的事,不可能说既要、又要、还有、也要、更要,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让你给占了,更不可能说好处你占了没有成本。
所以,问题就变成了你的这些目的,哪些必须要,哪些你可以放弃,哪些你又可以谈。
比如,诸葛亮必须要的就是南中的臣服,放弃的是派遣官吏,可以谈的是每年你给多少物资我拿什么做交换。
只要确保那个最核心的,其他的放一放,做一做妥协交换,未尝不可。
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于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看作了一个整体,却无法理解你这个整体诉求或目标其实是由很多部分构成。
于是就变成,啥玩意都想要,啥也不愿意放弃,结果就是啥也得不到。
所以记住,如果你做事的时候焦虑迷茫,不知道该怎么做,那么就想想这三个问题:
你要什么?你有什么?你愿意放弃什么用来交换?
你所有的迷茫焦虑其实都来源这三个问题没想明白或贪心都想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上一篇:闻泰科技半年度业绩预盈利1.3亿元至1.95亿元,半导体业务Q2收入及综合毛利率环比改善
下一篇:退休男人的幸福,无关养老金高低,而在于老婆更年期后的三种状态,这才是男人的春药!